找到相关内容120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瞬间永恒的最高境界(节选)

    说话次,云:昔有官司人问泗州大圣师何姓?圣曰姓何。官云住何国?圣曰住何国。此意如何?龙云:大圣本不姓何,亦不是何国人,乃随缘化度耳。冯笑曰:大圣决定姓何,住何国。如是往返数次,遂致书于师,乞断此公案。...都是日常自然的事情,撇开这些自然事情而硬去思虑,去强求“悟道”,那就根本不可能“悟道”。“悟道”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获得。这就是禅宗大讲的所谓“平常心是道,”“一切声色事物,过而不留,通而不滞,随缘...

    李泽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3847595.html
  • 佛门用语篇

    娑婆",梵语音译。意译"堪忍"。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。此界众生安于十恶,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,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。  修行  谓从事自利利他、弘法利生、传教传法、清净和合、随缘自在、伦理纲常、勤劳...净身之意;或于法会前,以杨柳枝沾净水遍洒法会坛场,表洁净坛场。  海青  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,身腰、下摆、袖口都很宽阔,穿着自在,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。吴中方言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,唐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148550.html
  •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

    的表现,也出于自然。对它们的感悟,也出于自然。这一切都如同“风行水上,自然成文。”(注:张元千《芦川归来集》卷9《跋苏诏君赠王道士诗后》。)它表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,“饥来吃饭,困来打眠”,“随缘自在”...即使不削发入寺,斋戒焚香,也能无往不适,随缘任运。任何时候,飘泊到天涯任何一处,也能适性自由,欣然愉悦。 我们从这首诗的字面背后,感受到了“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”内含的他们心心相印、顿悟到的真如...

    王世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948858.html
  • 唯心识观

    。抓住这个心,就会品尝佛法的乐趣。不会苦闷迷惑。虽然我们很多人学佛后也经常把‘一切唯心’、‘随缘自在’挂在嘴边,但是没有经过实际的修行,只能是嘴上富贵而已。  六 心净则佛土净 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,...的心中显现着一个什么样的世界?是显现着快乐呢?还是显现着痛苦?是显现着天堂净土?还是地狱三途?当我们能真正了解的时候,这个世界就由你改变了。   只有了解才能掌握,掌握之后我们才会有自在的生活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3849122.html
  • 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──《新华严经论》札记

    知心体合。今此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者,明众生之本际,示诸佛之果源。其为本也,不可以功成;其为源也,不可以行得。功亡本就,行尽源成。源本无功,能随缘自在者,即此毗卢遮那也。……...东方卯位,为震卦。震为长男,为头为首,为青龙,为庆,为春生,为建法之初也。世间佛法,皆取东方为初首。表像日出,咸照万物,悉皆明了,堪施作务,随缘运用故。普贤为行首,故为长男也。   观音为悲首,位在西方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549237.html
  • 云门宗禅诗研究

    rdquo;。〔78〕这首诗的精髓,是“但自无事,自然安乐,任运天真,随缘自在”。〔79〕云门宗对随缘生活尤为看重:“枕石漱流,任运天真”。〔80〕云门...一双慧耳:   蜀魄连宵叫, 终夜啼。圆通门大启,何事隔云泥?〔14〕   由般若智所体证的真如,圆满周遍,作用自在,且周行于一切,是为圆通。既然日夜啼叫的杜鹃、莎鸡,都在开启着遍满一切的悟入门径...

    吴言生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3253512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2)

    乌云遮日面,不见真性显耀。   真如本性,光明朗净,活活泼泼,随缘自在,   染净不得,修行不得,舍取不得,无去无来,  说似一物即不中,惟应物而现形。   凡夫只见郁郁黄花、青青翠竹,而不见真如本性。...不存在,  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   若能得般若,自然于五浊中得无染,   于万法中得自在,恒坐白莲台!   般若   般若者,智慧也!不同于有染世之聪明。   般若是脱离颠倒妄想,归于清净之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356668.html
  • 禅宗精神与文艺美学的相通

    它们的感悟,也出于自然。这一切都如同“风行水上,自然成文。”(注:张元千《芦川归来集》卷9《跋苏诏君赠王道士诗后》。)它表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,“饥来吃饭,困来打眠”,“随缘自在”,“任运无束”,也是自然...也能无往不适,随缘任运。任何时候,飘泊到天涯任何一处,也能适性自由,欣然愉悦。 我们从这首诗的字面背后,感受到了“世尊拈花,迦叶微笑”内含的他们心心相印、顿悟到的真如境界。这种境界,内涵丰富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658755.html
  • 《传心法要》初解

    是无心,也就是所说的无所住,当下即得解脱,当下就能纵横自在。因此,面对喧嚣的世界,不贪求,不执着,随缘自在,便是最好的道场,正所谓大隐隐于世,而非深山就是清净道场。修行人若不能在喧嚣的生活中做到无求,...可以随缘施展其能,因缘过后,当即归于寂静而无黏着。  如果不能相信自心就是佛性,而想执着取舍善、恶、净、染等诸相修行而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功能,这都是妄想的产物,是与佛性相背离的。  (之二)此心即是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563223.html
  • 禅理与园林的“妙造自然”

    、思想,自然清静,自在泰然。六祖的弟子们更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此道。马祖道一曾说过自心是佛,标榜不假修持之理(《五灯会元》卷三(马祖道一禅师》);天皇道悟说:“直下便是,拟思即差”,“任性逍遥,随缘放旷...此得到了完满的体现。它是一颗自在无碍、天真自得的心灵与万物的冥合所焕发出的美。以自然本真、随缘自在的心灵去体味自然景象和宇宙人生,这便有了中国艺术独具的自然风貌。这样的艺术精神并不限于山水诗的题材范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463891.html